新能源汽车下乡还要“下”功夫
“2024年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日前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以“赋能新生活,乐享新出行”为主题,将组织开展包括车辆展示、试乘试驾、技术科普等活动,组织方拿出“真金白银”惠达农村消费者。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下发通知,决定自5月至12月,开展新一轮为期8个月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像河北省一样,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推出相应政策,陆续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将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推动农村市场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新的增长极。
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及消费者认知度、接受度的提高,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机构预测,依托我国县乡近5亿人的消费群体,到2030年,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500万辆,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农村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把新能源汽车“开”进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51.1%;8月,市场渗透率环比再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53.9%。与全国市场喜人的形势相比,农村市场的表现却难如人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3年,农村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4%上升到17%,增幅较大,但整体渗透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农村推广新能源汽车面临诸多堵点,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堵点是充电设施不完善。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总量达1060万台,但县级以下公共充电桩总数仅占全国公共充电桩总数的12%多一点,数量差距明显。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服务能力能否跟上,成为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农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普遍不足,对其价格比较敏感,新能源汽车厂家推出的车型不适应农村消费需求,农村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充电设施运维成本较高,对投资方吸引力不足,愿意参与的私营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很少。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取得新成效,必须破除堵点,在“下”上下好功夫。针对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一方面,加强公共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开展县乡公共充电网络规划,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另一方面,推进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引导社区推广“临近车位共享”“社区分时共享”“多车一桩”等共享模式,鼓励有条件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提升新建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推动公共充换电网络运营商平台互联互通。
在产品供应上,考虑到农村地区出行场景与城市有一定差别,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车型,特别是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部分商用产品。同时,鼓励有关车企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引导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
新能源汽车下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车企及相关方面共同努力,以需求为导向为农村居民供应适销对路的汽车产品与服务,把“下”的功课做足做好。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逐渐推进,未来农村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胡立彪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