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ID.3销量再破万:优惠到位后,合资纯电其实更好卖?
纵览汽车行业的发展,“势”对于一款车型甚至整个品牌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就拿商用领域的五菱宏光、家用领域的哈弗H6,或是高端MPV市场的丰田埃尔法来说,在燃油时代中,它们固然是有一定的产品优势,但相较同级车型,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得势”。买的人多了,更容易令销量实现“滚雪球”般增长。
毫无疑问,如今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车型最为得势,而其中得势的品牌,非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莫属。此时,即便诸如大众、奔驰等海外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同样性能不俗,但为了降低试错成本,“顺势购车”成为多数消费者的选择。若想打破这一瓶颈,仅靠技术渲染和产品铺垫或许不够,恰到好处的“降价促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大众ID.3的销量回暖,也离不开终端优惠的助力。在10万级纯电市场中,大众ID.3的最大竞争对手莫过于比亚迪海豚、埃安AION Y,虽说定位不同,但使用场景却有着极大重合。后两者的市场表现有目共睹,在“油电同价”的消费趋势之下,大众ID.3也需要价格调整才能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
如此一来,便会出现“16万级的ID.3高攀不起,12万级的ID.3十分讨喜”的现象。事实上,大众ID.3的产品力并不弱,即便是入门级车型,其仍拥有CLTC纯电续航里程450km,轴距2765mm,标配5.3英寸全液晶仪表+10英寸中控屏,甚至是更高端的L2级驾驶辅助功能。可以说,ID.3的设计起点本身就比较高,再配合着低入门门槛与合资光环,用作日常代步或家庭第二辆车的补充,再合适不过。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德国本土售价3.99万欧元,大众ID.3在国内售价只有不到其二分之一,如此悬殊的价格,也引来不少海外消费者的抱怨。这点也情有可原,毕竟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的同时,其配套供应链也得到了长足进步,采购、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会令大众ID.3在国内市场更具价格竞争力。
大众ID.3降价是不是好事呢?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整体价格的下降,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项。对于上汽大众本身来说,一时的优惠或许会丧失部分利润,但ID.3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建立大众ID.纯电系列的接受度,以及带动ID.4 X、ID.6 X的关注度。至少在合资纯电领域内,大众ID.纯电系列已成为更加“得势”的车型。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