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尚生活网
广告

缩短的不只是距离,深中通道还带来了“泼天富贵”

时间:2024-07-25 16:03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5911   

深中通道的开通,让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

6月30日,历时7年筹备、7年建设的跨海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试运营。至此,深圳至中山两地直线距离将缩短5倍,车程时长将缩短至30分钟内。

作为连接珠江口两岸的跨海大桥,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拉近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而且也让沿岸深圳、广州、珠江西岸三大都市圈融合,加快了湾区一体化的进程。

在大湾区城市群中,哪些城市最先竞逐深中通道的“红利”?深中通道又是否能为珠江两岸城市带来“泼天富贵”?

珠江口第二长跨海大桥,两地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围着珠江出海口,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形成了“A字形布局”的黄金内湾。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以跨海通道为主要载体,珠江口自北向南已经有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5条跨江、跨海通道;此外,还有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澳门轻轨横琴线、深珠通道和莲花山过江通道5条在建和规划中的通道。

图源:央视新闻

在粤港澳大湾区“A字型布局”中,“关键一横”最早落笔于虎门大桥。虎门大桥作为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全长15.76千米,于1997年正式通车,目前日通行量已达13万—15万辆。

深中通道作为黄金内湾外环的“重要一横”,全长24千米,在目前已运行的珠江口跨海大桥中仅次于港珠澳大桥长度。此次正式开通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由原本的两小时左右缩短至半小时以内。

曾经来往深圳中山两市,虎门大桥是必经之路。但近年来,虎门大桥的单日最高车流量可达近20万辆车次,远超其日均8万辆车次的设计标准。2019年4月,作为“虎门二桥”的南沙大桥开通后分流了部分虎门大桥的车流量,但虎门大桥仍然繁忙,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经常堵成“一条红线”。此次深中通道的通车,无疑大大缓解了虎门大桥的通行压力。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15时,深中通道自正式通车试运营以来,24小时车流量已超12.5万车次,已超过10万辆/日的车流量的预测。其中,在通车首日的17时,车流量达到最高峰,为每小时8000辆车次。

珠东珠西两地GDP相差4倍,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相差11倍

在世界版图中,粤港澳大湾区已与美国旧金山湾、纽约湾、日本东京湾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但在大湾区的飞速发展的背后,大湾区各市间的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也不可忽视。

珠江口东岸包括惠州、东莞、深圳、广州、香港5座城市,西岸有佛山、江门、中山、澳门、肇庆、珠海6座城市。在2024年一季度GDP数据中,深圳GDP总量位居11市之首,达8314.98亿元;香港、广州分列第二、三位,GDP总量分别为7161.6亿元和7161.1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珠江东岸的5城GDP整体高于珠江西岸的6城。

2024年一季度,据统计,珠江口东岸城市的GDP总量达26639.11亿元,而珠江口西岸城市的GDP仅有7220.47亿元。东岸城市的经济体量是西岸城市的近4倍。

除GDP外,从世界500强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东岸城市的500强企业数量是西岸城市的11倍。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榜单显示,粤港澳大湾区11市共有25家企业上榜,其中公司总部位于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最多,达11家;广州、香港分列第二、三位,企业数量分别为6家和5家;此外,总部位于东莞的企业有2家,位于佛山的有1家。

总体来看,珠东区域的世界500强企业有23家,而珠西地区仅有2家,两区域间企业数量相差11倍。

目前,珠江口东岸城市的痛点是产业发展空间相对不足,而珠江口西岸每万人可利用的土地面积是东岸的4倍左右。比如,江门和肇庆的陆地面积分别为9505平方千米和14891平方千米,是深圳的5倍和7倍,并且这两市的土地开发强度仅为11%和6.5%。此次深中通道的通车,西岸城市丰富的土地资源将和东岸城市的优质产业资源对接,进一步优化东西岸的产业结构,促进两岸城市的优势互补,西岸将得到东岸更直接的辐射带动。

从曾经的隔海相望到如今的携手比邻,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提供了交通方面的便利,还将促进东西两岸经济的协同发展。

对于未来深圳,中山两地的发展,中山市相关领导曾表示:“深中两地的深度融合,未来将像上海浦东、浦西的关系一样,融于一体。”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潮尚生活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潮尚生活网 www.ssvis.cn 版权所有,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